本文源于一次交流,聊作记录,以资回忆。
原文做些提炼,简述之个人看法。
到底什么是生命
关于什么是生命这个问题,佛家探讨的比较少,但是总体给出了一个范畴更大的笼统答案那就是地水火风四大所合,
当然不是说四大 合成的只是生命,而是说四大合成眼前的色法,其中包含色身,这个色身狭义上,是可以和生命划等号的。
至于四大合成色身的细 节,揭露的很少。而道家对此的披露,更加详尽,当然四大在道家体系中,换了名字,
简要来看称之为阴阳、细分来看称之为五行 (木火土金水)、空间来看天之气与地之气交媾而成人(抽象的人),
具体的人则由父母交媾来完成,所以传统文化说“天地君亲 师”中,双亲是与天地一样具备崇高的地位。
人这样的生命诞生之后,运行变化的规律,以及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规律,则在黄帝内经中,充分展示。 自己的允许规律是,生命自己按照女七男八的小周期,生长收藏,“藏”代表死亡,为下一次“生”做准备,请留意,无论佛家还是到家,“生”从来不是独指生为“人”这种生命体的,而是包含猫狗猪牛等等“众生”生命体。就是说此生为人,来生为猪狗都是可能的。
所以,无论中外的宗教,都有一个很重要的普遍认知:护持众生。 甚至,宰杀牛羊的伊斯兰教,对待宰杀牛羊时,古兰经也要求:要用锋利的刀具带着至善的慈祥,安详的死去,不可以水灌,憋气,钝器等等方法。
请留意:安详的死去。 人如果安详的死去,就算得了五福之一的“善终”这一福了。现在的人,能善终的,还是少数,都得去ICU,各种刀具下走一遭。 善终,也是很多高僧大德很圆满的人生之行,因为他们能够做到“坐脱立亡”。坐着或者躺着,就去世了,完美。
佛教普遍的教义是:此世你杀他,别世他杀你。 所以,正真修习佛法的人,不管出家在家,一定是自觉的少吃甚至不吃“腥”,至于吃肉的和尚,那是门槛都没迈入。
“荤腥”不是同一个东西,“腥”和此处的杀生有关系。 “荤”主要指葱韭蒜菜之类的味道重的,佛教称之为五荤。
至于外部影响规律,主要是六淫(风寒署湿燥火六种过度偏颇的气,传统文化中“淫”不是淫荡的意思,而是“过度”的意思,所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有“淫雨霏霏”一说,那不是淫荡的雨,而是下太过多的雨),还有人与外部互动过程中,出现的七情(喜怒忧思悲恐惊)。
六淫和七情是干扰女七男八周期的正常运作,六淫称之为外因,七情称之为内因。 内因现在西方发展出一个学科分支,称之为心理学就是试图从内,化解人的内在矛盾。
除此之外还有一个“非内外”因,可能干扰生命正常发展,典型的就是意外,比如说办公室同事的哥哥,这就碰到了非内外因的干扰,非内外因的运行规律,道家也给出了答案,那就是内嵌在“八字”之内的命里体系,俗称算命。
以上,为我之见,对这个问题的一点点看法。
很多空,这个空那个空
王朔认为的人是承载信息的原子,最会归于成土所以为空。
这两个问题合在一起,比较合适,佛教的“”,最常见于“心经”的名言“色即是空空即是色”。这句话,中“色”和“空”,有独立的所指的。
“色”指五蕴的色蕴,“蕴”有“聚积”、“炽盛”的意思,色蕴两个字,可以理解为眼睛所看到的东西,我们眼睛看到的东西,其实是不存在的,我们学过物理,很容易理解,只是光线的原因,看电影,玩AR,一个意思,看到的不是真实的,“所见非实”。 类似的,我们听到的、感受到的也不为真实。这些都是色蕴的“色”字所包含。
等等另外“四蕴”也不为实,为空的。
这就是心经中后面一句“受想行识亦复如是”。
原子能为我们仪器所见,也为“非实”,自然为空。所以王朔的“原子”论,也是不符合经义的。 推而广之,凡有所实,皆非经义。
苦修是什么,是不是把信息加载到原子上?肉身消散后,在下一世重新加载。
不一定是原子,原子只是载体,修的是信息载体。
这两个观点,合在一起,就非常的接近本意了,佛家的“苦修”和“修”其实是不一样的,“苦修”重在“苦”字,身苦心苦,甚至现代人极其不理解的,很极端的做法,燃指断臂,现代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,现代很多时候的和尚的舒服程度,相当于躺平式修行。
我们还是只说“修”吧,修的的目的佛家讲肯定是成佛,道家必然是成道成仙。
至于下一世的成功加载,只是修行过程中的一个附加成果,就相当于,西藏的活佛,生下来的小娃娃,就完成了上一世记忆的加载,对前世的物品,如数家珍,前世的弟子能够直呼其名了如指掌。
加载成功,只是附属功效,不是终途,但就这附属攻击,就已经
足够吸引人,
足够骇人听闻,
足够的被人否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