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上海的第一站是南阳。
夜宿南阳,闷热无眠,不由得想起小时候纳凉,听大人们说故事,
最早听到南阳是小时候一个谜语:南阳诸葛亮,独坐中军帐,摆起八卦阵,专捉飞来将。
“捉将”二字,可真是很好的暗示,意味着南阳素来就和战争有关系,它位于南阳盆地的北入口,通过这个盆地,可以快速的进达四川盆地、汉中、西安、洛阳、荆楚、长中下游等几大重要地区:
这个盆,有三城,中邓州、北南阳、南襄阳,
现在行政区域划分中:南阳、邓州隶属河南,而襄阳隶属湖北。其实整个南阳盆地,因为相类似的地理自然条件(海拔、年均气温和降雨量),都与南边的湖北相接近,所以网上有群众,建议将南阳划归湖北,这样大家能够很好的一起吃大米了,而不用像河南人民靠齐要啃馒头吃面条。
这么重要的盆,却不怎么出名,好在在金庸先生笔下郭靖黄蓉死守襄阳,让全国人民知道南边的襄阳,而对于北边的南阳,却知之甚少。倒是诸葛亮自己在《出师表》填报的个人档案写到:“臣本布衣躬耕南阳”,让南阳多多少少有些名气。
因为这三城构建了整个南阳盆地的历史。当然这些历史,基本上就是打打杀杀,谁让南阳盆地所在的河南,自古就是一马平川,四面都是无险可守,四面都可能受到进攻的的“四战之地”呢。北方政权要取江淮,控制长江上游,必下襄阳;荆楚之地北伐,则必须途经襄阳以图南阳。
战火纷飞,就是最受苦的就是南阳盆地百姓,南阳盆地南面的襄阳,历史上诸多名战,都和它有关系,而南阳因为有一条河的缘故,被动的扯进了历史舞台。
因为这襄阳南阳之间,又有白河相连,古代只要有河,那就太好了,
派军揍你也好,运送物质挺你也罢,就不用翻山越岭了,踩着水花,浪里个浪,就陈兵门口了。
所以讲南阳则必说襄阳,而说襄阳却可以不说南阳:) 。而南阳只能沦为配角,而配角从来都没有聚光灯。
因为盆地,位置重要,无论是北方政权南下,夺襄阳必先夺南阳;
为什么南阳盆地,有这么重要?这就要从中国南方的一条河说起了,这条河就是淮河,
比如蒙古政权元朝灭宋(郭靖黄蓉故事的原型);唐朝叛军史思明攻取邓州以图襄阳然后打通荆湖、江南、巴蜀的战略通道;曹魏政权夺取南阳巩固整个河南,而在这之前,曹操是一日三惊,生怕这四战之地被人抢走了。
曹操夺取襄阳的事情,多书几笔,曹魏取襄阳,就是在著名的赤壁之战完成的,世人皆以为赤壁之战,曹操底裤都输掉了,其实真实历史中,曹操并没有输的一塌糊涂,取了襄阳,就是成就之一。
之后襄阳一直由派仁守着,后来驻扎荆州的关羽,谋取襄阳不成败走麦城而亡,
关羽亡后,佛教典籍《佛祖统纪》有记载,经天台智顗大师(民间又称智者大师)点化,化身为伽蓝诸护法一,佛教寺庙中,常有专门的伽蓝殿,其中所供主尊便是。而点化之处,在于距离南阳330公里的当阳玉泉山,今有玉泉禅寺一座。
反过来一样,南方政权北伐,也取南阳必先取襄阳。
因为襄阳在汉江边上,西进可以控制汉中,影响陕西,
顺汉江而下可以到达江汉平原,顺着汉江可达武汉,沿长江顺流而下,进击江淮地区,直到南京、上海一线。
而从武汉逆水而上就是荆州,就是那个刘皇叔从孙权那儿借走了,不愿意还的荆州。所以古来就有“南阳光武所兴,有高山峻岭,可以控扼;有宽城平野,可以屯兵。西邻关陕,可以召将士;东达江淮,可以运谷粟;南通荆河、巴蜀,可以取货财;北距三都开封、归德、河南为三都,可以遣救援”的战略评价。
现在国家承平日久,不图军事险要,但求文化名胜古迹重兴,以发展经济,因为有诸葛亮的《出师表》背书,除了成都武侯祠之外,这南阳也有武侯祠一座,
到底哪个才是货真价实的武侯祠呢?不管他了,撂下这个问题,直奔西安而去。毕竟这南阳只是途径第一站,西安以及之后的西部秘境,才是神往之地。